癌症是罕见病,还是常见病,为什么身边患癌的人越来越多……
年,中国人口预期癌症新发病例总数为.2万人,预期死亡.4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近人确诊患癌,人因癌症病逝。事实上,恶性肿瘤已经是中国人口的第一大死亡原因了。
或许抽象的数据无法令你感受到癌症的真正威胁,为此,我们不妨模拟一个大家庭模型,看一看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中国人群的患癌风险。
在这个大家庭中,丈夫小李来自河南农村,妻子小陈来自广东城市,他们在北京工作和生活。
首先,在这个大家庭中,老年人更容易患癌。医学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在中国,60岁及以上的患者分别占癌症发病总数和死亡总数的60.2%和71%。
接下来,这个大家庭中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癌,并且患癌男性的预期五年存活率只有29.3%,比女性的要低很多。
最后,这对小夫妻远在农村的亲人要比在城市里的亲人患癌风险更高。
此外,他们不同地域的亲人罹患某种癌症的风险也不同。比如,西南地区是肺癌的高发区。妻子的外公外婆是云南人,所以他们罹患肺癌的可能性较大。而丈夫的双亲,生活在河南林州,那么患食管癌的风险则较高。因为太行山区是中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妻子的姑姑是广东人,那她罹患鼻咽癌的风险就比较高。因为鼻咽癌在广东地区的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上仅是基于人口的自然属性分析,其实生活方式、环境、遗传和感染等因素都会带来相应的患癌风险。
比如,妻子的爸爸有乙肝病史,还爱喝酒,那么他患肝癌的风险就非常大。丈夫的爷爷和大伯因结肠癌去世,那么作为孙辈的小李,患结肠癌的风险也会提高。
刚才我们只是虚构了一个家庭模型,来展现不同因素下不同人群的患癌风险。真实的情况是,中国人群整体的癌症发病率低于美国,以及与我们有着相似体质的日本。
乍一看,一种中国人百毒不侵的骄傲油然而生。其实不然。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预期人均寿命与肿瘤筛查率比中国高!
另外,中国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也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原因之一是,中国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病程中晚期,而发达国家能较多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比如,胃癌是日本男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但实际上每年有数百万日本人参与胃癌筛查,这也是日本胃癌发病率高,但五年存活率也高的原因。
再看美国,肺癌是美国第一大癌症,但得益于控烟政策,美国年的男性肺癌死亡率比年的下降了43%,并且拉动同期美国的总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5%。
回到中国,虽然癌症的发病率还比较平稳,甚至癌症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原因就是人口增加和老龄化。这也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受到癌症影响的人将越来越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