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检时肝功正常,然后却查出肝癌晚期呢?医生说出大实话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已成为许多人预防疾病、及早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有时即便体检结果显示肝功能正常,患者仍可能在不久后被告知罹患了肝癌晚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肝功能检查并不准确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听听医生们的大实话。
一、肝功能检查及其局限性
肝功能检查是体检中的一项常规检查,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胆红素、蛋白质等指标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这些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等功能是否正常。然而,肝功能检查并非万能,它存在以下局限性:
无法发现早期肝癌:肝功能检查主要反映的是肝脏的整体功能,而不是肝脏是否存在肿瘤。在肝癌早期,尤其是肿瘤体积较小、未对肝功能造成明显影响时,肝功能检查结果很可能仍显示正常。
受多种因素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可能受到饮食、药物、饮酒、熬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肝脏一定发生了癌变。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之间肝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可能存在差异。一些人的肝功能指标天生就偏高或偏低,但并不代表他们患有肝病。
二、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在肝癌早期,肿瘤细胞可能仅局限于肝脏的某一小区域,不会对肝功能造成明显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细胞逐渐增多、扩散,最终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
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肝功能指标可能会出现波动。在肿瘤体积较小、未对肝功能造成明显损害时,肝功能检查结果可能仍显示正常。而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肝功能造成明显损害时,肝功能指标才会出现异常。
三、如何早期发现肝癌
既然肝功能检查无法早期发现肝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及早发现肝癌呢?以下是医生的建议:
定期进行肝脏B超检查:肝脏B超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等),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B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