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指导原则》发布后,引发市场恐慌抛售,导致泰格医药、昭衍新药、普洛药业等CXO公司接连暴跌。
可实际上,推出《指导原则》正是为了倒逼创新药企业加速创新、解决当前国内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是一项长期利好。不难看出,抗癌药新规不仅对创新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研发要求,也给头部CDMO(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CDMO的产业价值
由于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关键发展阶段,作为创新药“卖水人”的CXO自然而然成为高景气赛道。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件周期长、风险高、成本高的“苦差事”。因此,为了能够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成功率,制药企业普遍会将研发、生产等环节外包给CXO公司。这两者也就成为了“共生共荣”的良性发展关系。
所谓CXO,实际是CRO、CMO和CDMO的统称,各自负责不同的分工。CRO主要为药企提供药物研发服务;CMO主要提供药物研发及商业化后的原料药、中间体、制剂的生产及包装等服务。而CDMO则比CMO多增加了相关产品的定制化研发服务。
▲CDMO服务范围及承担工作资料来源:凯莱英年度报告、粤开证券研究院CDMO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制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据统计,生产环节成本约占新药研发成本的30%,如果药企将生产外包给低成本国家可以使成本下降40%-60%,即总成本的15%。
此外,CDMO最有趣的地方是行业的成长不仅受到药物研发阶段的投入外包驱动,还可以分享到新药上市后的增长红利,一站式的服务使其客户黏性极强。
对比而言,CMO仅是单纯的产能输出(定制生产),附加值比较低,基本不涉及自有技术创新,CDMO则侧重于技术输出(定制研发+定制生产)。并且在技术路线上,能在CMO的基础上提供创新性的工艺研发及规模化生产服务。
站在制药企业的立场,尤其是CDE发布抗癌药新规后,自然希望外包企业能够承担更多工艺研发、改进的职能,帮助其最大化的节省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因此CDMO会逐渐取代CMO。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年,预计全球CXO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为9.7%左右,其中CDMO市场规模达到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为10.7%左右。
▲药企选择CMO/CDMO的主要原因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大分子CDMO成长潜力更大
药物整体分为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种,CDMO也相应地分为小分子CDMO和大分子CDMO。
小分子CDMO产业链包括基础化学品、中间体、原料药、化学制剂等服务;大分子CDMO产业链包括抗原材料、蛋白及抗体制备、稳定细胞系与工艺开发、生物制剂等服务。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年全球CDMO市场规模达亿美元,其中小分子CDMO占比约80%,大分子CDMO占比约20%。尽管大分子CDMO占比较低,但增速显著高于小分子CDMO,-年复合增速为19.6%,年增速更是达到27.45%,创历史新高。
对比而言,我国CDMO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增速远高于全球CDMO行业。
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年我国小分子CDMO市场规模达亿元,增速达18%,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小分子CDMO市场。我国大分子CDMO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年市场规模达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足见大分子CDMO的成长潜力更大。
由于我国CDMO行业起步较晚,参考海外龙头CDMO的成长发展路径,对国内CDMO企业成长会有很大启发。
从业务范围看,海外龙头CDMO基本实现小分子、大分子CDMO业务全覆盖。例如,LONZA(龙沙)、CATALENT(康泰伦特)这两家龙头年收入分别为.4亿元、.1亿元,总市值更是分别在亿元、亿元以上。
反观我国CDMO企业,小分子CDMO、大分子CDMO,泾渭分明。
从规模体量来看,大分子CDMO类别中药明生物一家独大,年实现收入56.12亿元;睿智医药大分子CDMO业务仅实现收入万元。
小分子CDMO类别中,同样是“药明系”的药明康德(主要为子公司合全药业)已远超第二名的超强业绩稳居第一,年小分子CDMO实现收入52.82亿元,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
小分子CDMO龙二、龙三凯莱英和博腾股份,年分别实现收入31.48亿元、20.32亿元;规模最小的睿智医药和美诺华,去年收入分别仅有1.28亿元、1.22亿元。另外,国内CDMO公司市值差异非常大,最高的市值达亿元,最小的市值不足百亿。其中,药明系(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独霸天下,总市值均超过亿元;排名第二的康龙化成尽管跻身千亿俱乐部,但总市值仅有亿元,相差甚远。哪些CDMO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前面提到,海外龙头CDMO的成长路径对我国CDMO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Lonza(龙沙)为例,这家全球生物药CDMO龙头,是与药明生物同台竞技的强劲对手之一。
Lonza起初以农药、肥料等起家,年开始生产中间体进入CMO行业。从年开始,通过投资并购,进军生物制剂CMO,并将业务向药物发现、病毒载体研发等价值链前端延伸。年至今,又全面进入盈利能力更高的制剂领域,例如口服固体制剂、吸入剂/鼻腔制剂等领域,使其价值链大幅向后延伸。
可以看出,国内CDMO企业若想在波云诡谲的竞争中胜出,需在先发优势、资金壁垒、品牌价值、产能/效率、研发实力等方面狠下功夫。
合全药业是药明康德的核心子公司,小分子CDMO市占率达29%,国内排名第一。
从商业模式看,合全药业早期专注于创新药临床前和临床早期过程的工艺研发和生产,并首创“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服务”(即“Follow-the-Molecule”)的CDMO业务模式,之后又建立起一系列先进的工艺技术平台支持“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商业化生产能力。
▲CDMO商业模式的演变资料来源: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