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蔚蓝讲坛”可以免费订阅!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癌症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加入这个行列。经常看到明星患癌症的新闻上热搜,很多人会问?
为什么很多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呢?
得癌症前会有什么先兆吗?
癌症到底应该怎么预防呀?
……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癌症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很多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每当有人被查出癌症时,周围的人经常会感叹:怎么好端端的就癌症晚期了呢?明明之前看着都好好的呀,体检也没啥大的问题。那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1.对自己的健康不重视,讳疾忌医
对于日常中的一些小病小痛,医院,害怕看病检查出什么大毛病,对疾病会产生恐惧。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生病了却不知道,小病不治会变大病,到时候再后悔就可能晚了。
2.不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
很多癌症都是由内因(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外因(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像常见的乳腺癌,胃癌就具有一定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胃癌患者,就需要多加注意,定期做常规筛查。
3.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与其他疾病相似
癌症往往是在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后,就医时才检查出来的。但是很多癌症的早期可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或者出现的症状往往与很多普通疾病相似,很容易就被忽视,或者被当做别的病治疗。
这些癌症的早期警报,你发现了吗?前面我们说到有些癌症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那我们是不是就无法在早期发现癌症呢?其实也不是。有些癌症早期也会有一些征兆,只要引起重视,就能及早发现。
癌症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肿块、疼痛及不明原因的发烧、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当出现这些征兆时,应检查是否有癌症存在。
出血
出血是某些癌症的早期信号之一。癌症出血时间较长,出血量逐渐增多。
当出现回缩涕中带血或出现鼻衄(反复发作并同时伴有单侧鼻堵、听力下降或耳鸣等)、痰中带血(伴有呛咳、胸痛等症状)、尿中带血(无痛性、间歇性)、大便带血(伴有消瘦、贫血、大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非经期阴道出血(特别是绝经期以后的女性)等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肿块
一般而言,良性肿瘤增大缓慢,摸起来光滑,边界清楚,可推动,质地较软或中等(如嘴唇或鼻尖的手感质地)。而恶性肿瘤则增大迅速,数月内有明显变化,手感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常难以推动,质地则一般较硬(犹如额部的手感质地)。
我们特别需要注意颈部(气管两侧)、耳后下方、锁骨上、乳房、腹部、睾丸、四肢等部位的肿块。另外,当身体上原有黑痣突然增大、颜色加深、边缘潮红、有刺痒、疼痛和破溃、出血,或周围出现小痣,或痣体上原有的毛发脱落时,要警惕恶性黑色素瘤。
疼痛
有些癌症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疼痛,当身体某部出现疼痛时应引起警惕。
当我们出现经常头痛兼有恶心呕吐,原因不明的骨疼痛,持续肝区疼痛,上腹部胀痛或隐痛,胸骨后疼痛和吞咽疼痛等症状时,都应该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
全身症状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疲倦、乏力、身体逐渐消瘦等,要检查排除肺结核、恶性肿瘤等。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但发热也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
有这些症状不是说就得了癌症,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相关症状,但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身体医院检查,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面对癌症,我们可以做哪些预防和保障措施?
大部分人都觉得癌症很可怕,一旦患上就很难痊愈。但其实如果我们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癌症同样是可以被治愈的。
1远离生活中的致癌物
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各类致癌物基于证据的强度分成了4类(5个等级),其中1类致癌物,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1类致癌物主要包括烟草、酒精、黄曲霉素(多见于发霉的粮食)、咸鱼、槟榔、加工肉类、中式咸鱼、汽车尾气中的多环烃类、甲醛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定期体检及筛查
体检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再强调了,除了每年应该做的常规体检外,如果您是某种癌症的高危人群,那么还要注意定期做相关筛查。以免耽误了病情。
本文转自:微医君
免责申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平台,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精品科普,点击“蔚蓝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