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随着民生生活的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城市建设也越来越完善,社会看似正在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个人都其乐融融。
但是在这背后,自己或者家人们对生活物质的需求会不断膨胀,面对住房压力,生活开销,青年人以及中年人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压力。时间一久,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也让很多年轻人出现了“亚健康”的生活状态,甚至于很多疾病都有了“年轻化”的趋势。
说到疾病,每年因为心脑血管、呼吸类疾病以及癌症离世的患者高居不下,而其中排名第二的癌症也一直是我们谈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研究的热潮。
据我国统计,癌症的死亡率大约为13%,也就是说,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因为癌症离世的。
不仅因为目前癌症的治愈率并不高,还因为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这也一度成为了很多人的梦魇,而科学家也从未停止过对此研究的步伐。
癌症
癌症到底是什么呢?它究竟为什么会如此可怕呢?
人们习惯性将大部分恶性肿瘤称为是癌症,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其细胞已经失去了分化的能力,会一直不受控制的生长和分裂下去。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放任不管它们会无止境的发展下去,将会形成我们所知道的恶性肿瘤。当然并不所有的肿瘤都是恶性肿瘤,而恶性肿瘤也不全是由癌细胞发展而来的。
所谓肿瘤的出现是因为受到一些致癌因素影响,部分细胞组织的基因水平上发生了失控,形成了非正常情况的聚集,与正常形态有很大的差异。
不过并非只要出现了肿瘤就意味着不好的事情,有些形成肿瘤的细胞,聚集的速度还非常的缓慢,也就是还没有达到失控的程度。这种肿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即便不处理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也被称为是良性肿瘤。
相反,如果这些聚集的细胞发生了不理智的行为,分裂以及聚集的速度非常迅速,它们还会不断侵占人体内部的相应器官,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如果不重视不处理,还将会导致死亡的结局,这便是恶性肿瘤。
当然,还有第三种肿瘤,它大概就介于良性以及恶性之间。令人闻风丧胆的癌症,就是这恶性肿瘤其中的一种表现。
当正常细胞在分裂编译转录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就会导致细胞的变异,癌细胞便是是由正常细胞变异的来的。
它拥有一种极其可怕的恶性行为,继而影响到周围的正常细胞,破坏人体正常的循环或者组织的运作,不仅如此,癌细胞还具有易转移和转化的特点。
不过关于癌症,有些人的认知或许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并不是只要身体里出现了癌细胞,就意味着你患上了癌症。
事实上,健康人的身上也可能存在着一些癌细胞,只是人体原本就有能够与之抗衡的基因,一个是抑癌基因,它的作用是控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另一个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细胞的分裂以及周期。也就是说,只要有它们在细胞就不会发生失控。
但是如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了这两种基因上的时候,相当于细胞“叛变”,不受指挥了。
如果量不多,身体的免疫系统还能够识别这种细胞进行及时处理,然而当失控的细胞过多时,人体内“保安”以及“防卫者”都手忙脚乱,这些“失控大军”就会趁此机会壮大队伍,发育成为可怕的癌症。
癌症像螃蟹
癌症最早出现的时候,医疗技术还不像如今这样发达,西方甚至还在用宗教以及假想,对这些现象做出并不太靠谱的解释。
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时候,被称为是西医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将癌症联想到了螃蟹,因为有些癌症的表面长的很像螃蟹壳,而癌症发作时的痛苦就像是被螃蟹的钳子夹住了一样。
正是这样的一种观点,让当时的人认为,燃烧螃蟹之后得到的灰烬就能够治疗癌症。
当然,这种方法放到如今来看无疑是一种无稽之谈,但也许是当时的人并不能够很好的将癌症与别的疾病清晰的区分,导致这个观点直到十九个世纪之后才有所改变。
癌症会传染?
那时候,人们开始接受尸检,相关的研究人员拥有了更多的研究材料和案例,才逐渐建立起了对癌症的认知,但是这种观点还并不完善。
比如荷兰人觉得,癌症具有传染性,因为他们发现在癌症患者的家族中也出现了好几名癌症患者,所以他们认为这些癌症是因为长期的近距离接触传染所导致的。
这只是当时医学界的一种猜想,还没有得到证实,然而这就已经让很多人开始丧失理智了。他们的恐惧医院,于是他们联合抗议,医院搬离到了人烟稀少的郊区。所谓闻“癌”色变,用这个词来形容当时人民的心理我想并不夸张。
既然在医学界,癌症会传染还只是一个猜测,还闹得人民对它产生了误解,但这并不妨碍科学家想要对它进行研究的脚步。于是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一位来自美国的免疫学家做的一系列实验,为癌症“正了名”。
萨瑟姆的实验
那时候,科学家曾经尝试将癌细胞注射到健康小白鼠的体内,最后小白鼠竟然患上了癌症,一位名叫切斯特·米尔顿·萨瑟姆对这个实验结果十分感兴趣。
要知道小白鼠和人类终究还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在小白鼠身上发生的事情并不代表在人体上行得通,萨瑟顿便动歪心思,他想在人体上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于是他便会利用自己的职便,在给那些癌症患者输药的时候,添加一些别的癌细胞输入患者体内,观察现象。这个实验过程毫无疑问是违背医德准则,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但萨瑟姆的好奇心已经让他管不了这么多了。
实验初期,萨瑟姆发现患者被注射的部位都出现了一些红肿硬块组织,但一个月之后,这些异样就消失不见了。
在那不久之后,萨瑟姆的诸多“实验对象”中,有一位患者就因为癌症扩散救治无效死亡了。
但这次意外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这些“实验对象”原本就患有癌症,所以萨瑟姆并不能确定,那名患者的死因到底是他体内原有的癌细胞还是后来注入的癌细胞。
同时也说明,这样的实验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干扰性,并不能帮助萨瑟姆得到什么有用的结论。但好不容易有点进展的萨瑟姆并不愿意就此放弃,于是他索性将实验摆到明面上来,公开表示要进行一场关于癌细胞的实验。
要知道,在闻癌丧胆的时候,谁有愿意主动当“牺牲品”呢?好在那时候社会与法律对犯人的保护并不严密也并不看重,萨瑟姆便将自己的实验对象换成了这些身体健康但是失去了人身自由的犯人们。
因为宗教盛行,不光是普通子民,就连皇亲贵胄也深信不疑,这些犯了事的罪犯都是基督教的信徒。
当他们听到萨瑟姆的这项计划的时候,觉得是自己赎罪的最佳时机,于是纷纷报了名,最后萨瑟姆在这一百多名志愿者中选择了六十名参与这次的实验。
和之前一样,萨瑟姆将癌细胞注射到这些志愿者的身体,静静观察。最后发现,这些志愿者们的伤口处与之前那些病人一样,会出现一块红色的肿块,那便是扩散的癌细胞。但过一段时间后,肿块便会自动消失。
萨瑟姆见状向他们的身体反复多次注射癌细胞,他发现这些肿块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其他身体特征也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
而直到试验结束,这些志愿者也并没有一个人最终因为感染上了癌细胞而去世。
这场实验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破除了谣言,也消除了当时人们对癌症患者的恐惧。
萨瑟姆的这场实验对于当时来说虽然意义重大,但是也颇具争议,毕竟当他将实验对象设定成人类的时候,无论结果如何,都已经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癌症的预防与治疗
那时候条件落后,为了得到这样的结论属实不易,而如今,医学者得到了很多研究癌症的途径,深究其本质就能直接破除癌症具有传染性的谣言。
说白了,癌症就是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的一种表现,既然是内部防御出了问题,它当然不会像病毒那样具有传染性质了。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引起癌症呢?
虽然人们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但研究发现,的确有一些因素会影响癌症的发生。
生活不良习惯上,如我们常见的抽烟、酗酒,吃不健康或者已经变质的食物;生活环境的污染情况,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以及医源性因素,如X射线,一些激素类免疫抑制类的药物,这些属于导致癌症的外源性因素,我们也可以避免这些雷区,来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
家族遗传因素,先天性或者后天的免疫缺陷、内分泌水平失调也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这些属于内源性因素,我们就不可控了。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癌症虽然听上去很可怕,统计的数据显示,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但其原因主要是发现的太晚了,只要治疗的及时,癌症的治愈率还是非常可观的。
癌症早期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将肿瘤细胞移除体外,治愈率达到了80%以上。
大部治疗过程也都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当然对于不同的癌症,以及不同的阶段,医生也会结合几种方法综合治疗。
比如放射线治疗,它利用射线方式破坏细胞的遗传物质,达到阻止癌细胞生长的目的;化学治疗,也就是药物治疗;靶向治疗,比较针对性的对抗癌细胞的生长,这种方法比射线治疗要轻松许多,副作用也少了许多。
小结
医院是最能够感受到人情冷暖的地方,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因为身患各种疾病遗憾离世,也有一些家庭会因为支付昂贵的费用,或者陪护安排发生争执,甚至引起家庭破裂。
所以有时候生病并不是最痛苦的事情,看着自己的至亲至爱倾尽所有,看着和睦的家庭笼上阴霾和争执,这样精神上的纷扰或许比生理上的折磨更加令人窒息。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着,还是为了家人以及挚爱能够免除摩擦,都请珍惜身体,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