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身患恶性肿瘤,两年内多次复发,已经手术两次!如今他下肢已经完全瘫痪,肿瘤却没有停歇再次复发!如此棘手的“超重症”患者,还能治吗?还敢手术吗?还能再次动起来吗?
一位超重症患者的求助“包教授,您能帮帮我吗?”近日的一天,56岁的孙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推着轮椅来到了中国医大四院,找到了神经外科包义君教授。推开门说出第一句话,孙先生已经眼含热泪。随后,家属向包教授讲述了孙先生的病情——椎管内(颈胸段)恶性肿瘤,最近两年来,病情已经多次复发,已经先后手术了两次。最近的一个月,他出现了下肢乏力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发展,症状越来越重,甚至已经严重到无法行走、无法入睡了。看着他饱受病痛折磨,家人们也跟着上火却无计可施。而现在,他的下肢已经完全瘫痪,大小便困难,只能依靠着导管导尿。家人医院检查,得到的结果是肿瘤再次复发,已经累积多节段。因为病情十分复杂,加上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医院,却都未能帮助孙先生缓解病情。“包教授,您可能是我们最后的一线希望了。帮帮我们吧!”孙先生及其家属都在焦急求助。一个毫无意外的决定包义君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立即开始了缜密的思考。对于他这样一名资历丰厚的医生来说,眼前患者的情况也是非常罕见、非常棘手的。患者椎管内恶性肿瘤,多次复发且多次手术,术区瘢痕形成,脊髓受压非常明显,代偿能力差,术后非常容易加重。病变累及节段较多,术后脊柱稳定性不好,需要重建。
如果手术,这不仅对神经外科是一次挑战,对骨外科也是一次考验。一台手术,对两个科室都有巨大的压力。
一面是超高风险,一旦手术失败,后果严重;一面是病情如火,患者煎熬,家属期望。该如何选择?
“住院,手术!”包义君教授一如既往的果断,没有任何犹豫,决定迎难而上!
多次周密讨论后的顺利手术“患者的情况特殊,我们一定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不容有失!”患者住院后,包义君教授行动迅速,第一时间与骨外科副主任医师马承斌、麻醉科冉蓉、李哲医生仔细反复地查阅影像资料,不断地对手术的方案进行讨论。如何手术、术中要注意的各个细节、术中都会出现什么意外,该怎么应对,每个问题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斟酌。最终,一个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出炉。患者的手术如期进行。包义君教授与骨外科、麻醉科的医生们通力合作,切除了患者椎管内硬膜外肿瘤以及腹侧面侵袭椎体产生占位效应的大部分肿瘤,并进行脊髓充分减压。骨外科为他实施了颈6到胸4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中,医护人员精神高度集中,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后,孙先生的下肢已能活动,大小便也恢复了正常。躺在病床上的他再次眼泛泪光,“我是真的没想到,我能恢复成这样!太谢谢医生们了!谢谢你们!”家属们对于他的状态也都感到特别满意,因为这样的结果比他们能想到的结果好出太多了。经过了几天的恢复,目前他状态良好,已经顺利出院。
多学科合作医疗模式的成功操作(左:家属与骨外科马承斌医生合影)
(右:家属与神经外科主任包义君教授、护士长常莉合影)
这次成功的手术,是中国医大四院多学科合作的成功范例。多学科合作(MDT)医疗模式,进一步打破学科界限,聚焦跨学科疑难疾病,以整合方式代替单个学科“单打独斗”,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有效医治。而这次手术,就是中国医大四院神经外科在包义君教授带领下,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推动MDT治疗模式,成功解决了疑难问题,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供稿:神经外科宋越群孙继周
编辑整理:宣传工作部佟天竹●往期精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