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学时学校的一位30多岁的女教师就是得大肠癌,最后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但我们临床上见到的大肠癌多是老年人,大肠癌确实是最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而且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中青年人。
不同年龄段大肠癌的发病率如下:在每年新发病的大肠癌当中,发病年龄小于20岁的仅占0.1%;
发病年龄小于34岁的仅占1%;
发病年龄小于44岁的仅占4.5%;
发病年龄小于55岁的仅占15.4%;
发病年龄大于55岁的占84.6%。
由此可见,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
老年人好发大肠癌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致癌因子的累积效应”。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大肠癌的发生是由于多种致癌因子的致癌效应长时间反复累积的过程。人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致癌因子。
尤其是大肠,大肠则是将食物消化吸收完之后的废物排泄出去的最后关卡,大便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致癌因子,这些因子反复作用于肠道,就会引起肠道炎症,或者引起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突变,进而演变为大肠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致癌因子作用的时间越长,所以大肠癌的发病率越高。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是绝非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大肠癌,年轻人同样也会得大肠癌。而且,近年来青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非常不幸的是,中老年人由于对癌症比较警觉,一般发现大便带血,往往会想到肠癌的可能,会及时的去看医生,所以发现的并不太晚而且老年人的大肠癌往往进展的比较缓慢,即使发现的晚了一些,治疗效果也相对比较好。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即使经常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其本身和医生也很少往肠癌方面考虑,多认为是痔疮或肠炎等,用点药物就打发了,很少为此做肠镜检查。所以,一旦年轻人患有大肠癌,诊断时大多是晚期,而且由于年轻人的大肠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大多治疗效果不理想。
小贴士;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可以使大肠癌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
1.降低能量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红肉和烧烤
2.多进行运动锻炼
3..尽量少吸烟
4.适度的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