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大约为6.68/10万,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8位。恶性淋巴瘤治疗常用的临床策略是应用足量足疗程强烈的联合免疫化疗及化疗方案以求肿瘤在短期内得到缓解。为保证大剂量且多药联合化疗及免疫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足量足疗程的完成化疗,在年期间,由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马军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牵头,与沈志祥(上海医院)、朱军(医院)、林桐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冯继峰(医院)、黄慧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明智(医院)、胡建达(福建医院)、李建勇(医院)、侯健(医院)、赵维莅(上海医院)、白欧(医院)等多位专家共同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初稿进行了讨论。(以下简称《恶性淋巴瘤CIT共识》)
马军教授对共识主要内容进行讲解,沈志祥教授等发言,淋巴瘤学科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尤其作为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治疗存在多样性。虽然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的共识已经发表,但是有必要根据恶性淋巴瘤独特的特征做出淋巴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共识,以指导淋巴瘤专业工作人员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淋巴瘤患者化疗一般为多药联合化疗,且多疗程进行,骨髓抑制发生率高。针对以治愈为目的的淋巴瘤患者,当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影响化疗时,更应该规范治疗,以保证化疗能按时足量进行,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目前此方面研究不多,尤其是淋巴瘤化疗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哪些,此类患者需要如何预防给药,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在淋巴瘤领域要继续开展相应的研究,为淋巴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预防提供更多询证医学证据,来完善共识。
《恶性淋巴瘤CIT共识》制作的意义得到多位淋巴瘤领域专家的认可及大力支持,根据此次会议提出的建议对共识修订后,将再次发送与会专家,对共识内容的专业性进行补充和修改,以期完善之后尽快能公开发表,从而指导淋巴瘤专业工作人员能更好地开展CIT的防治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