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均寿命增长的时代,也是一个癌症变得常见的时代。对抗癌症时,放疗化疗和手术是应对手段,健康生活和筛查则可以算做是预防手段,可是筛查的重要性却常常被低估。
癌症筛查,就是防微杜渐
美国疾控中心将癌症筛查定义为“在尚无症状时,检查身体是否有癌症存在”。
“无症状”不代表“无癌症”,因为癌症不像食物中毒,三五个小时就能闹得天翻地覆。除了一小部分急性肿瘤会迅猛生长引人注目,大多数肿瘤都善于不动声色地闷着坏。直径仅仅一两厘米的肿瘤,在体内或许已经潜伏了好几年。在肿瘤韬光养晦期间,如果没有长在神经或者血管附近,它也并不怎么挑事儿。而等到患者有不适感,要去看医生拍片子的时候,肿瘤常常都已经大到影响正常生理机能,才会引发症状了。
癌症筛查,就是在“肿瘤萌芽儿了”和“肿瘤搞事儿了”这段窗口期之间的检查。
结果发现没肿瘤最好;如果发现肿瘤,也可以欺负它身量尚小,采取一些医疗手段争取把它消灭干净——早期和晚期癌症的治疗难易度以及相应的存活率大不一样。比如结肠癌,据美国年—年的统计结果,局部结肠癌的五年相对存活率是90%以上,而区域性的则会降到70%左右,发展成转移性后存活率更是只有10%上下。癌症筛查,就是防微杜渐,希望将肿瘤截杀在早期,提高患者存活率。
对抗癌症,筛查能有多大用
曾有一篇题为“X院士: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收效甚微,不应提倡”的文章,点击量愈十万,数百人赞赏,实在误人不浅。如果有人说,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收效甚微,可以直接把英美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宫颈癌数据甩ta脸上。
英国-70年代,随着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下降。
美国过去半个世纪宫颈癌死亡率一路下降,成效亦得益于Pap和HPV检查的普及。
同样可以用来打脸的是最新的中美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比较。年美国癌症报告表明:过去二十年,癌症总体死亡率已经下降了25%。癌症筛查的推广功不可没。
筛查癌症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而是在早期发现恶性病变或可能进展为恶性肿瘤的病变,只有达到这个效果,才有可能真正降低某种癌症相关的死亡率。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另外,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北京治疗白癜风到那家医院白癜风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