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迅速增高,肿瘤学科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出现,促进了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中心”的肿瘤护理向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
肿瘤的临床治疗模式从单一治疗到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需要不同学科对肿瘤学专业的共同认识,更需要学科之间的团结协作。
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在肿瘤治疗的广泛应用,使得肿瘤护理实践范围和工作内容也随之在不断扩展和延伸。
肿瘤护理除涉及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学科知识和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外,还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营养学、康复学等密切相关。受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肿瘤护理的范围得到了扩大和延伸,护理的重点不仅仅限于实施各种技能型操作,而是从躯体症状、心理康复、生活质量、健康生活行为和社会支持等多方位关心肿瘤病人。
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肿瘤护理被列为—年内优先发展的学科,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在肿瘤专科领域中,如今的肿瘤外科从过去根治扩大化切除术,已经逐渐过渡发展成为在保留正常器官、组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患者器官功能的保留、重建、微创,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综合社会支持、腔镜微创手术护理和造口师的角色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当癌痛评估被公认为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护士在对癌痛控制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护士不仅要客观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还要确定疼痛的程度,根据三阶梯用药原则,观察疼痛控制效果及指导患者应对不良反应。
随着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静脉输液港技术在化疗患者保护静脉中的作用日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是化疗专科护士的职责所在,使得PICC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的导管置入方法以及并发症的管理和防治等技术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医院相继开设了PICC维护门诊,为肿瘤病人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服务。
生物靶向疗和放射治疗的发展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治疗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关的不良反应,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在肿瘤治疗中的症状管理中,肿瘤专科护士应积极探索循证实践活动,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在作出临床判断时,学会查询研究证据、评鉴科研证据、并利用科研证据,同时将所得到的科研证据与临床经验、病人需求结合,做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肿瘤科护士在医疗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选自护理时讯,《肿瘤静脉治疗专刊寄语》,陆箴琦,医院。转载于“点滴安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