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isnotadisease,butisakindofdisease.
“癌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病”。这是20年前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看到世界抗癌联盟的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一句高度概括癌症的经典话语。道出了癌症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涉及到基因、生理、心理、环境、情绪、内分泌、生活方式等等极其复杂的全身性的一类疾病。
一最能击垮患者的不是癌而是恐惧
由于人们长期对癌症的误解,认为被诊断为癌症就等于是对自己判了死刑。就会认为每时每刻都是生命的倒计时,这时心里充斥着恐惧和绝望,再加上手术、放化疗的肉体痛苦,以及各种治疗的经济负担,结果多半是人财两空,有的患者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家人和朋友交流沟通……,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让患者备受煎熬。
由于手术、化疗、介入、射频消融、靶向治疗、生物等疗法和效果的有限性,以及这些疗法的昂贵性,加上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足,使得这种病患感到恐惧、孤独、绝望,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对疾病“讳莫如深”的社会心理,更加剧了癌症患者的精神性伤害。一想到癌症,几乎所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幅幅凄凉的场景,家属的恐惧感和悲伤感导致患者更恐惧。以至于很多患者不是因病而死,而是被这巨大的恐惧感压垮的。恐癌心理已成为社会公共心理中最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
二改变我们对癌症的认识
中国人对癌症的恐惧和误解太深、太久。需要彻底的消除根深蒂固的误解了!多年来总结很多有关癌症研究的书籍得出如下4方面对癌症颠覆性的认识,也许能扫除您对癌症的恐惧和误解!
1、癌症将会一种常见病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癌症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它本身就是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病,甚至可以说癌症是一个人生命中一部分。其实肿瘤的发生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普遍、常见。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80岁左右的老年人的尸检中,有1/4的人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没有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他们的死亡是因为其他疾病或原因的。所以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自然的事。
解放军医院抗衰老中心顾问、北京国际抗衰老中心主任、日内瓦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博士黄又彭教授在年透露,在欧洲,他每年要做例尸检,都是75岁以上老人,死因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他们生前没有肿瘤症状,结果尸检时发现48%的人,体内都有一两个恶性肿瘤,有的长得很大。
物种的进化是建立在基因突变的基础上的。但是这种进化会带来一个副产品:即恶性肿瘤的生长。这是人类进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肿瘤细胞的产生是生物衰老在基因上的机理之一,自然界不可能让一个生物,长生不死,生生不息。这是自然界的调控、平衡机制在起作用的结果。让人的免疫功能减退,出现肿瘤,然后死亡,这有着物种进化方面的积极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自然界要让人类长肿瘤的原因。
多数老年人发生肿瘤,其实是一种身体衰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年人会骨质疏松、老年痴呆一样,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就越多,出偏差的概率就越高,体内堆积的变异细胞就越多,加上老年人自身免疫监视、识别、清除等能力的减弱退化,不能识别和清除变异的癌细胞,最后在体内形成肿瘤。
2、癌症是一种慢性病
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当中一个正常的过程,每个人的体内都有可能产生肿瘤。肿瘤细胞生长很慢,不会在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内就把人杀死。这是一个慢性的消耗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冠心病会突然死亡而肿瘤却不会。
尽管癌症患者的病情会呈进行性发展,但也跟大多数慢性病一样,它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隐匿的慢性进展期。有时它还会走走停停,甚至会自我停顿或者自愈。即使是晚期了,有时它到死亡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只要合理正确面对,一般也可以控制,甚至逆转,至少不会迅速死亡。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癌症就像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这类疾病,仅仅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
癌症符合慢性病特点,慢性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内伤杂病”的范畴,指的是一些病相对较为缓慢、病程较长、反复较大、迁延难愈、病因复杂,往往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类疾病。
慢性病的共同特点:①是常见病、多发病;②发病隐匿、潜伏期长;③多种因素共同致病,一果多因,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④多种因素相互关联,一因多果。
癌症除上述慢性病特点外还有一些附加特点:①癌症是由自身的细胞变异导致的,这些变异细胞和自身正常细胞是同根源的,切常常活性更强。因此杀死他们的同时,必然伤及正常细胞;②即使杀死了部分癌细胞,只要有部分残存变异细胞,常常是“春风吹又生”,出现复发。而复发往往更为致命;③癌症还有其他慢性病不具有的一个倾向,有自愈或自愈可能,早期他的发展进程往往是走走停停的。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以回归正常。
3、对付癌症需要换种方式
现今对癌症的治疗,很多时候是只要患者还有一口气,就不惜高昂的医药费,动用手术、化疗、放疗等一切现代医学手段,试图将所有癌细胞“斩尽杀绝”。
人们正在为轻率、鲁莽的过度治疗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抗生素的滥用,过度的化疗和放疗,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医疗器械的使用,患者被折腾得毫无尊严的死亡过程。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在过度治疗后,不仅没能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反而更痛苦。最为痛心的是为了挽救生命,倾家荡产进行放疗、化疗或者手术,最终带着负罪感离去,留下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们在利用现代医学手段试图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往往在制造更多的痛苦;我们在利用现代医学手段企图驱赶死神的同时,却也同时驱走了生命终结时的那一份安详和宁静;我们在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渴望驱逐癌症折磨的同时,往往被折腾得毫无尊严的离去。
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著名医学专家韩启德院士在昆明发表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论述,认为医学中不少观念需要变革。他颇有哲理地说:“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的确如此,这在肿瘤领域尤其典型,韩院士谈话中也特别提到了肿瘤的问题。说到底,这其实是人类自以为是,狂妄不已的表现。而本质上,则是缺乏底线及智慧的缘故。
4、对肿瘤治疗的目标的改变
病例一:年3月,张姓女患者,重庆市永川区人,咳嗽、咯痰、咳血、右胸疼痛伴上肢疼痛,活动障碍;经重医院CT检查和穿刺诊断为右上肺腺癌。医院肿瘤科建议手术和化疗,患者不愿意,遂接受中医药治疗长达4年,每次做CT检查均发现右上肺有毛刺状结节影。但病人健在且身体状况如常,仍继续服中药治疗中。
病例二:年春节,陈姓女性患者,重庆市荣昌区人,医院CT和穿刺检查诊断为:右上肺早期腺癌,无任何不适症状;中医建议做伽马刀后继续中医药治疗。患者本人和家属或许认为中医不科学,中医治癌不能用科学去解释,然后医院做了肿瘤微创切除术,术后化疗了4个疗程,未接受中医药治疗。一年后复发转移、大量胸腔积液,于年11月去世。
这两个病例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考:肿瘤治疗的目标是什么?“消灭肿瘤”还是“以人为本”?
肿瘤的治疗,现代医学的目标是强调“消灭肿瘤瘤体”,这一目标本身没有错误。但是针对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往往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这些痛苦有时相比癌症本身的痛苦更为严重。在大量的放疗和化疗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这样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某些患者宁可放弃治疗,也不愿承受一系列治疗带来的痛苦,往往在肿瘤缩小的同时患者已经忍受不住治疗带来的痛苦,身体极度虚弱甚至死亡。
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目标是“以人为本”,中医在治疗肿瘤时对肿瘤缩小或消失方面不是那么注重,注重的是在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缓解症状方面。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制,纠正免疫力紊乱、稳定瘤体、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总生存期来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如果实现了“带瘤生存”至生命的自然终结,就等于将恶性肿瘤“治愈”,以达到中医药治疗肿瘤康复的目的。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