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7日,周星驰的“黄金搭档”吴孟达因肝癌去世,3月22日TVB港剧的知名配角廖启智因胃癌去世,4月16日PDF发明者查尔斯·格什克也因癌症去世。很多人听到这些噩耗的时候,除了叹息,还会担心癌症是否会有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
癌症离我们远吗?
根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和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年新发癌症万人,0-74岁癌症累积发病率为21.44%,什么概念?平均每分钟有8个人,1天就有超过1.2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活到74岁有五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癌症。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虽然医学在不断发展,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如何根治癌症依旧是一个难题,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年美国癌症研究所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共同撰写的《饮食、营养、体力活动和癌症:全球视角》中指出30-50%癌症是可以被预防的。
哪些因素会影响肿瘤的进展?
宿主因素: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微生物组,年龄,性别,代谢状态,炎症水平,免疫功能等
环境因素:食物污染物,病毒,紫外线辐射,环境致癌物等
饮食/生活方式:营养元素,热量摄入量,植物化学物,其他食物成份,酒精,吸烟,体能活动等
从所有影响因素来看,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相对容易,可控的措施。今天,就由我们告诉你应该怎么吃,来预防癌症!
预防癌症
七大建议
1.保持健康体重,并终身维持
许多肿瘤与超重/肥胖有关,特别是子宫癌(60%),胆囊癌,肝癌,肾癌,结直肠癌、食管癌(30%)。打开计算器,算算自己的体重有没有在正常范围,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
超重/肥胖怎么办?可以来营养门诊,专业的营养师告诉你如何轻松减重!
2.积极运动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成人应每周进行-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剧烈运动,或两者结合;达到或超过分钟上限更好。
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或剧烈运动。
限制久坐的时间,例如坐、躺、看电视以及其他形式的面对屏幕的活动,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保证蔬果、全谷物和豆类摄入
许多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摄入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那这些食物到底吃多少,才能叫充足呢?
建议蔬菜最好每天能吃到一斤,这里的蔬菜主要指非淀粉类蔬菜,即除土豆、山芋、芋艿、山药等高淀粉含量食物以外的蔬菜。深色蔬菜(红色、黄色、紫色、深绿色)最好能占蔬菜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果最好能吃到1个拳头大小的量,相当于-g左右,果汁不能代替水果。水果蔬菜品种尽可能丰富,蔬菜水果平均每天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全谷物与精制谷物相比,可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常见的全谷物包括小米、玉米、燕麦、青稞、荞麦、薏米仁等。建议全谷物每日摄入达到50-g。
豆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预防癌症有益。建议每天摄入25g大豆,相当于1块素鸡或2块香干或半盒内酯豆腐或ml豆浆。
4.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肉类在烹饪前根据颜色,可以分为白肉和红肉。畜肉如猪肉、牛肉、羊肉肌肉颜色较深,呈暗红色,是红肉。鸡鸭鱼虾等颜色较淡,呈白色,是白肉。红肉与白肉相比,饱和脂肪酸和铁含量较高。
加工肉类通常是指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来改善口感或延长储存时间的肉类,例如香肠、腌肉、腊肠、午餐肉、火腿、培根、牛肉干、猪肉脯等。
研究发现红肉和加工肉类会显著增加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并不是叫大家完全避免肉的摄入,肉类是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12良好来源,但是维持充足的营养状况可以不用依赖食用红肉,白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大家每周不超过-g红肉摄入,加工肉类则最好完全不要碰。无论进食多少加工肉类,都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5.不要饮酒
酒精是被公认的致癌物,已发现是多个癌症的确定性病因,所有类型的酒,包括红酒,无论摄入多少量,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6.限制食用垃圾食物
高盐、高脂、高糖、高能量的食物不仅与体重增加的风险有关,还会增加许多癌症的风险。因此,对于膨化/煎炸食品、西式快餐、甜点、含糖饮料、咸菜、腌肉等垃圾食物,我们应尽可能避免摄入。
7.不盲目使用膳食补充剂
膳食补充剂应遵循缺乏才补的原则,不可自己随便乱补。一些营养素如叶酸,维生素A等过量摄入反而增加肿瘤的风险,所以最好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以上建议不仅适用于正常人群,对于癌症康复期患者也一样适用。另外,不吸烟,避免在烟草和猛烈的阳光下对于防癌也同样重要。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让癌症混蛋吧!
参考文献
[1]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中华肿瘤杂志,,41(1):19-28.
[2]Diet,Nutrition,PhysicalActivityandCancer:aGlobal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