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学界对恶性肿瘤的病因仍未完全了解,不过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已经证实,环境对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有重要影响。8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的致癌因素可能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引起细胞非致死性的DNA损害,激活原癌基因或灭活肿瘤的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的改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被转化的细胞可先呈多克隆性增生,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演进过程,其中某个克隆相对无限制扩增,通过附加突变,选择性形成不同特点的亚克隆,从而获得浸润和转移能力,形成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对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破坏性极大,易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多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除疾病本身的恶性程度外,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被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目前医学手段对于该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案的时候,心理护理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良好心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玉竹林医疗网院专家表示,人的心理受到生理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多方面影响,所以护理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沟通术前与患者及亲属沟通,将病情、手术必要性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详尽解释,以同种病例成功案例安抚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在解答患者及亲属的疑问时一定要耐心温和,用专业、积极的态度的稳定病人的情绪。
二、放松身心手术前,指导患者家属做一些能够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思想负担的事,例如聊聊天,适当看电视、听轻音乐等。柔和轻快的音乐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使血压稳定,这对手术前的麻醉也很有好处。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走出病房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术前根据病人身体和心理情况,遵医嘱合理使用一些助睡眠类的药物,以达到帮助睡眠的目的。
三、鼓励安抚术后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鼓励安抚患者。此时有些患者可能会产生新的疑虑,怕疼痛,怕伤口裂开,怕发生意外。例如做了胸腹部手术,理应咳嗽排痰促进恢复,但有些患者会强忍咳嗽。这时就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耐心解释适当的活动是不会导致伤口裂开的。多向患者传达专业、有利的讯号,尽可能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患者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四、减轻疼痛术后疼痛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得恰当与否有关,也与患者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护理时应设身处地地体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五、坦然面对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一些手术会造成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或残缺,会导致患者产生缺陷心理,尤其是突然致残,患者的心灵会遭遇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患者,在手术前一定要交待清楚,给予最大程度的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让他们意识到生命高于一切,躯体的残缺不代表人生就不再完整。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由年的万将增至年的万。恶性肿瘤对任何人都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这种打击会贯穿从症状出现、诊断、早期阶段、手术前后、复发、长期适应到最终死亡的全过程,但各个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大多患者会有震惊、焦虑、疼痛、恶心、呕吐、抑郁等心理,部分患者甚至有自杀的动机或行为。因此,玉竹林医疗网院专家强调,注重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恶性肿瘤病人的焦虑与抑郁状态,对肿瘤的综合治疗意义重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