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据报告显示,我省肿瘤登记地区年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2/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07/10万,女性发病率为.94/10万。
恶性肿瘤死亡率为.40/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51/10万,女性死亡率为.05/10万。
随着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发病率也随之增加,40岁以前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后上升速率加快,在75-7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同时,恶性肿瘤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40岁以前处于降低水平,40岁以后上升速率加快,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专家解读:改掉不良饮食习惯,可降低三成癌症发生率
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医院院长应敏刚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人们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及环境状况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恶性肿瘤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
应敏刚表示,目前部分癌症的病因机理还未完全阐明,癌症的危险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实际上八成的癌症与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在内的环境因素有关。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癌症非常重要。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是由饮食因素引起的。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导致一些癌症发病及发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此外,都市生活压力增大,心理因素影响免疫机能,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如今,人们主食吃得精细了,粗粮、杂粮等食入少,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升高。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过多已成为乳腺癌、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喜食偏硬、过热和过烫、刺激性(烈酒、辣椒等)食物及酸菜,可诱发食管癌。
胃癌与喜欢吃熏制品,常吃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香肠、火腿、泡菜、干咸鱼等有关。食用霉变玉米、花生、大米等食物和饮用不卫生水易患肝癌。有暴饮暴食习惯、喜好甜食和油腻食物者是胰腺癌的高发人群。患直肠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及食管癌等与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有关。
“通过调整不合理膳食结构可降低三成癌症发生率。建立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恰当地加工烹调食物是防癌的重要手段,远胜于化学药物预防疾病。”应敏刚说,同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建议定期进行有效的健康检查,这样不但可以发现早期癌症,而且可以发现癌前病变。
揭秘:这份报告是怎么出来的?
数据来自两个肿瘤登记报告系统,覆盖福建省万人口。
应敏刚介绍,福建省卫计委十分重视肿瘤防治工作及基础数据收集,为了掌握福建省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分布特征,通过“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与“肿瘤登记地区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两个系统,逐步建立具有福建省特色的肿瘤登记报告体系。
目前,福建省已开展全人群肿瘤登记的县(市、区)有13个,分布在福建省8个设区市,分别是:福州长乐市、南平建瓯市、厦门6个区(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莆田涵江区、龙岩永定县、泉州惠安县、三明永安市和漳州长泰县。
此次,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等单位采用国际通用的癌症统计方法,编撰出版了《年福建省恶性肿瘤报告》。
年福建省收集了11个县(市、区)上报的年肿瘤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通过综合审核与评价,将长乐市、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涵江区、永定县和惠安县等9个县(市、区)的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进行合并。报告数据覆盖福建省万人口,占年福建省总人口数的10.5%。
“这是首次较全面、详细地报告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应敏刚说。
目前,《年福建省恶性肿瘤报告》已编撰并出版,这标志福建省肿瘤登记工作迈入一个新阶段,并将为福建省肿瘤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肿瘤病因学研究、防癌健康教育和癌症早诊早治干预措施的实施及预防效果的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福州新闻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