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

编者按

癌症的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密切关系,因此除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外,专业心理治疗同样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发布在即,乐问医学特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晓红教授和专委会其他权威专家担任专访嘉宾,讲述肿瘤心理学科在年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学科的未来展望。

中国抗癌协会

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乐问医学:新冠肺炎疫情下癌症患者社会心理面临的挑战和策略有哪些?

刘晓红教授: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随后全球范围内流行。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风险、新冠防疫对出行的限制等问题都对癌症的治疗带来不便,这些问题促使癌症患者出现恐惧、孤独、焦虑、睡眠障碍等多种心理问题。应对这些情况,我们的策略也在不断增加,例如:配合新冠疫情防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地开展心理线上线下心理问题的筛查、干预和评估,保障心理咨询的可及性,开通实时咨询热线,开发线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助干预程序,以及转诊通道。

乐问医学:近年来,我国的医学人文学取得了哪些进展?

杨辉教授:

医学人文是一个探讨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它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关于医学的“目的和价值”问题的探讨,医学人文成为了热点。

近年来,我国结合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落实落地医学人文的理念,将医学人文与肿瘤心理相融合,着重提升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共情能力、加强行医过程当中的反思。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诊疗氛围,深入开展音乐治疗、绘画和阅读治疗,并开创了茶干预疗法、香道疗法等等,在肿瘤患者临床辅助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问医学:为什么要实施肿瘤心理健康科普?

杨德松教授:

"健康中国"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政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国社会大众对心理疾病存在歧视,患者因心理疾病的病耻感或经济原因而羞于就诊,临床医生及家属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down.net/exzlzj/95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