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有近万名患者因癌离世!追溯癌症死亡率超高背后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癌症难于早期发现!
癌症本身属于一种基因疾病,它的发病就是人体正常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DNA发生了变异,从健康细胞变成癌细胞。癌细胞又不断单克隆恶性增殖,最终形成了肿瘤,癌细胞有是不受控制的疯狂的生长,最终导致人体器官功能衰竭。
而在健康细胞癌变、肿瘤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它并没有对机体造成直接破坏,还没有产生压迫、侵犯和浸润,所以初期患者并没有典型表现。
而且,内脏器官恶性肿瘤在初期,由于其体积非常小,特别是在原位癌阶段,普通的影像学检查甚至是都无法筛查出问题,比如肝癌初期、胰腺癌初期诊断就较为困难。因此,大家一直都希望有一种可以准确筛查早期癌症的方式问世,能够让癌症无所遁形。
近些年,有很多体检机构也顺势推出了所谓的绝对防癌筛查,特别是推崇肿瘤标志物筛查。甚至有宣传称:只要你的一管血,就能筛查出癌症是否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什么,它真的就%准确吗?
肿瘤标志物并不是近几年的医疗研究产物,其实早在年它就已经问世了,随着本周氏蛋白被科学家们发现,医疗界彻底开创了肿瘤标志物的新时代。所谓肿瘤标志物,指的就是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代谢异常,它产生和释放的某种物质,会以抗原、酶、激素等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或宿主的体液中。因此,在肿瘤患者的体液、排泄物、组织中出现质或量改变的物质,就是肿瘤标志物。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筛查包括了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三大类。采集相关的样本之后,医生会通过生物化学、免疫学的方式进行相关检测。当检测数值标准超过了正常范围,就可能是身体在提示你,自己患上了肿瘤。
如此说来,似乎肿瘤标志物,真的有筛查癌症的作用!
但是,大家先别急着检查,肿瘤标志物虽然有益处,但遗憾的是,即便是到了现在,科学家们依旧没有找到任何一种绝对理想、%准确的肿瘤标志物。
目前,临床上所有的肿瘤标志物敏感度以及特异性都没有达到绝对准确。用通俗的话了说,一种肿瘤标志物可以对应一种、多种肿瘤,但它却并不能绝对一一对应;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肿瘤标志物的升高除了和癌症有关外,它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上文中提到的甲胎蛋白,就是肝癌筛查用到的肿瘤标志物,但是部分肝硬化患者同样也会出现甲胎蛋白指数升高,甚至是可以突破上千个,但他们并没有患癌。
另外,患者个人的生理状态、身体存在良性疾病、有炎症、又或者是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会造成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
而且,在临床上还出现过一种情况,患者明明已经确诊了癌症,甚至是病情到了中晚期,但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并没有异常反应。
因此,在专家看来,肿瘤标志物既不能作为确诊癌症的数据,也不能排除癌变。到目前来说,肿瘤标志物主要用在了原发肿瘤辅助诊断、肿瘤高危人群筛查、良恶性肿瘤鉴别、肿瘤治疗效果观察和预后预测等方面,指导医生往下一步检查方向方面,并不是都适合每一个人,也并不适合所有肿瘤筛查。
撰稿肿瘤内科二病区编辑
肿瘤内科二病区审核
肿瘤内科二病区往期推荐
/热点
医者仁心彰显大爱——广西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黄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