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有人说吃薏米可以去湿,有人说运动可以去湿,有人说拔火罐可以去湿,有人说艾灸可以去湿,有人说汗蒸可以去湿……各种方法都尝试过了,为什么湿邪还是那么难去!
被湿邪缠住的身体,常见以下不适:
四肢无力,每天都昏昏欲睡;
心烦胸闷,感觉喘不上气;
关节疼痛,感觉里面很沉重;
体型肥胖,脸部总是油腻腻、头发总是一缕缕的;
痘痘长不停,一痘未消一痘又起;
「那里」总是痒,总有挥之不去的味道,女性还有白带异常;
大便不成形,总是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
……
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究竟是如何侵袭、伤害我们的身体,要如何才能高效去湿呢?
湿邪不除,百病生
湿邪盘踞在体内久了,容易诱发肥胖、脂肪肝、哮喘、胆囊息肉、肠息肉、恶性肿瘤,还要提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湿」是如何侵袭人体、诱发疾病的?
《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年中,天之湿气过重,人体的肾水被湿邪侵袭,就易出现腹痛、清冷气逆、情绪低落、肢体困重等不适。
为什么呢?
人体的阳气若能通调、舒畅,则情志愉悦,神清气爽。但如果升发的阳气,被湿邪裹挟,就像掉入了沼泽中,容易情绪就会低落,这样的人往往容易焦虑,容易诱发胆囊息肉、肠息肉。
若脾脏失调,脾土不能制水,则容易出现腹部胀满、身体沉重、腹泻,以及阴疮、湿疮流脓水等不适。
湿邪能引起这么多错综复杂的症状,到底如何调治?
艾灸助力祛湿,给力!
要想祛湿更高效,除了辨清湿邪的性质、位置之外,还可以借助艾灸和饮食来进行调理。其中,艾灸的话,可以选择大椎穴和丰隆穴。
大椎穴:通阳散寒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脉上的穴位,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具有清热解表、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功效,艾灸此穴可以通阳散寒、解表湿。
丰隆穴:化一切痰
丰隆穴为祛痰要穴,施以艾灸,可化一切的痰,包括有形的痰,无形的痰。
丰隆穴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处。
如果你的体质更偏向平和,日常也不见什么脾虚的症状,但是感觉自己没什么胃口、湿重乏力、昏昏欲睡的话,可以试试山药薏仁芡实赤小豆粥。
山药薏米芡实赤小豆粥
原料:薏米、芡实、赤小豆各10克,山药30克,梗米克。
做法:薏米、芡实、赤小豆先浸泡一夜。水烧开后放入薏米、芡实、赤小豆、大米,熬煮30分钟待到软烂。最后加入山药煮15分钟即可。调味可甜可咸。
此粥可帮助脾胃运化,排出湿气,用以缓解因即将到来的夏天而出现的些许不适。
想了解更多节气养生方法,艾灸的选穴、方法等,欢迎大家订阅由答摩联合徐泊涛大夫开设的《身心同调之节气内证艾灸健康营》课程。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