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294.html
顶尖时课
肿瘤姑息及护理专场
年10月18-20日“亚洲医学周”之亚洲医学创新与学科发展论坛-年复旦中?肿瘤国际?峰论坛暨复旦中?肿瘤防治中?年会在复旦?医院成功举办。在本次肿瘤姑息及护理分会场的讨论中,我们邀请了国内顶级的专家学者,本着协同创新、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科学?上的精神,共同探讨肿瘤治疗的未来。课程内容介绍
徐波主任护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安宁疗护临床实践探索作为中国肿瘤护理的领路人,来自中医院的徐波主任进行了“中国安宁疗护临床实践探索”的主题演讲。据统计每年的人口死亡率7.14%,死亡人数近万,慢性病占全部死因86.6%,每年至少万患者经历生命的终末期。根据年数据,每年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的人数超过万,仅有不到1%的患者有机会接受安宁疗护。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姑息照护普及缓慢、治愈性治疗占主要地位、人口快速老龄化挑战及民众体验欠缺等。吴蓓雯主任护师上海交通大医院肿瘤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吴蓓雯主任进行了“肿瘤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的主题演讲。吴蓓雯主任指出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每新增个癌症患者,中国患者占21人;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诊断为癌症。癌症患者机体代谢率增高,40~80%肿瘤患者合并营养不良,50%-80%肿瘤患者会进一步发生恶液质,20%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和恶液质。营养不良会增加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导致患者自理能力下降,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降低其生活质量。营养不良的三级诊断体系主要包括营养筛查、营养评估、综合评价三个部分。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离不开护士。护士在患者健康教育、营养筛查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士是营养支持团队的一部分,他们与其他医疗成员共同为患者的营养支持保驾护航。赵慧华主任护师复旦大医院“健康中国行动”视角下肿瘤患者全程管理的思考与展望来自复旦大医院的赵慧华主任以“健康中国行动”视角下肿瘤患者全程管理的思考和展望为主题做了演讲。目前中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癌症“双高”是影响“健康中国”实现的瓶颈。肿瘤患者最大的特点是在身体、心理上都饱受痛苦,尤其是心理痛苦会伴随整个治疗过程中。因此,肿瘤患者需要全程康复的管理模式。同时需要建立肿瘤姑息治疗分级诊疗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手段。癌症患者的全程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护士参与MDT的身份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专科护士、个案管理。全程康复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肿瘤科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沈赞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医院CINV指南来自上海交通医院的沈赞主任针对CSCO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及治疗指南做了解读。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包括化疗相关性恶性呕吐(CINV)和放疗相关性恶心呕吐(RINV)。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处理原则是预防性用药,其关键是提前使用且全程管理。止吐方案的选择应基于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等级、前期止吐措施的疗效、患者自身因素等,还应注意止吐药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抗肿瘤治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徐蓓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医院癌痛治疗来自复旦大医院的徐蓓主任,针对癌痛治疗做了主题演讲。癌痛治疗的“困惑”来源于三个方面:医护方面对于疼痛评估的不足、相关知识的匮乏、对副反应的担忧等;病患方面隐瞒疼痛、抗拒阿片药物的使用与处方、对副反应的担忧、担心药物成瘾等;制度方面有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足、镇痛设施的不够、社会支持不够等。药物治疗的困难在于对疼痛治疗疗效的评估与预测、阿片类药物的选择和爆发痛的合理药物选择。学海无涯
接下来在本栏目还将陆续以专家课程讲解的形式,分享顶尖专家的学术观点和实践案例,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主题下的精彩内容。往期回顾:版
权
声
明
本文为复旦大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原创,版权归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