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是我院病理科开展的常规项目,它是利用已知特异抗体和抗原结合,通过化学反应观察在显微镜下颜色变化,从而鉴定抗原的组织化学技术(如下图)。这种抗原常有蛋白质、核蛋白或糖脂等。
免疫组化技术临床运用
1、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主要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分癌和肉瘤。肿瘤组织来源有上皮来源、肌源、脂肪源、血管源及神经来源等。利用各组织特异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标志可明确肿瘤组织成分,从而对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一些病原体感染疾病,如幽门HP感染和宫颈HPV感染等检测;
3、识别浸润和转移。原位癌和浸润癌区别在于癌巢。从临床角度来看,原位癌和浸润癌的治疗方案不同,如乳腺癌,当组织形态无法明确区分,加做免疫组化指标如高分子CK5/6,SMA,P63等,如阳性显示肌上皮完整为原位癌。对转移癌可用广谱CK标志,转移恶性黑色素瘤可选用S-,HMB-45,Melan-A等;
4、对系统病理进一步病理分型,如肝脏恶性肿瘤用Hepatocyte及CK7、CK19检测结果可判断肝细胞性肝癌或胆管细胞癌;
5、判断预后及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如乳腺癌ER、PR、及肿瘤增殖指数Ki-67可判断预后,而治疗依靠Her-2靶向药物赫赛汀。
免疫组化在临床病理应用广泛,特别是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但由于绝对特异抗体极少以及一些肿瘤缺乏诊断性标志,因此应该强调在观察病理组织学基础上,合理应用免疫组化,以便更好为临床服务。
文字:病理科付华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你有健康困惑
欢迎在下方留言处??留言哦~
我们会邀请专业的医生对相关话题撰写科普文章来为您进行解答
原标题:《免疫组化是什么?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