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合成新型纳米颗粒,实现高效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马平安研究员和所在团队,通过简单的室温合成方法,首次制备了弱碱性碳酸氢钠纳米颗粒(NaHCO3NPs),并将其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马平安(来源:马平安)

这是一种简单无药的无机纳米材料弱碱性碳酸氢钠纳米颗粒,解决了肿瘤免疫治疗中免疫应答低和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这两大问题,实验显示NaHCO3纳米颗粒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治疗效果。

可以说,该工作不仅为乳酸代谢和焦亡介导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范式,在临床肿瘤免疫治疗中也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由于NaHCO3纳米颗粒可以通过焦亡诱导的免疫激活和乳酸中和解除的免疫抑制,来促进癌症免疫治疗。预计它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癌症治疗策略,并通过和现有免疫检查点治疗相结合,克服当面免疫治疗的局限,从而提高临床免疫治疗效果。

具体在使用时当NaHCO3纳米颗粒进入肿瘤后,一部分会直接和肿瘤微环境中的乳酸进行中和,从而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的肿瘤微酸环境。另一部分则会进入肿瘤细胞内,在酸性溶酶体条件下降解从而释放大量Na+离子,进而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和渗透压的激增,进而激活caspase-1/GSDMD依赖的细胞焦亡途径。

最后,在焦亡诱导的免疫激活、以及酸中和解除的免疫抑制的共同作用之下,NaHCO3纳米颗粒不仅可以有效激活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免疫抑制细胞含量,包括降低M2型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等细胞的含量,从而实现高效的原位抗肿瘤免疫激活。

(来源:AngewandteChemie)

亟需发展新型药物制剂来诱导细胞焦亡

据介绍,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一种治疗手段,是继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后,临床使用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方法。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上被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down.net/exzljc/120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