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我国首部《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国家癌症中心临床研究高峰论坛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学术年会上发布。该共识由近60位国内顶尖的恶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及跨学科临床专家共同拟定,旨在对市面可及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药物进行系统概述,从而为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和管理ADC药物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参考,推进ADC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从左到右:王佳玉、马飞、徐兵河、李国辉、李曼、梅志红)
ADC药物是一类由抗体、链接子和效应分子偶联的靶向生物药剂,旨在通过特定的链接子将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高杀伤性的细胞毒素偶联起来,从而使单抗作为载体将小分子高效细胞毒素靶向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相比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更好的靶向作用,相比于传统抗体类药物则具有更好的肿瘤杀伤作用。对此,中医院内科副主任马飞教授解释到:“首先,ADC药物通过偶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靶向肿瘤,这样就可以降低对肿瘤的杀伤所需要提供的有效剂量,从而降低化疗药物的毒性;第二,ADC药物更直接针对肿瘤,所以在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会增加,同时对于正常脏器的毒性就会降低,因此在临床上的表现是比化疗联合靶向的治疗方式效率更高。”同时,中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国辉教授补充到:“相对于单独的化疗药物,ADC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很多,从临床疗效来看,起到了增效减毒的作用。”
近些年来,ADC药物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世界范围内已经批准了8个ADC药物,同时上百项ADC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据医院副院长叶定伟教授介绍,已获批药物适应症涵盖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尿路上皮癌等,在其它实体肿瘤中带来潜在治疗效果和生存获益机会,如前列腺癌、肺癌等,目前这些药物都处于临床试验中,将来可能会给这些患者带来获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大量ADC药物进入临床应用。
(从左到右:李国辉、马飞、徐兵河、王佳玉)
年国内首次批准2个ADC药物上市,迎来中国ADC元年。
其中一款是今年1月获批上市的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Emtansine,T-DM1),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的抗体偶联药物,填补了我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仍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治疗空白。据中医院王佳玉教授介绍:“T-DM1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金标准,比既往的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疗效和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改善,为25%以上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及后线患者带来益处和福音。T-DM1特殊的机制和剂型结构让其药理作用更具靶向性,细胞毒效应发挥更佳,确实在疗效上提升很多。”
另一款药物是今年5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维布妥昔单抗,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sALCL以及复发或难治性CHL。
但与此同时,ADC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其临床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医院国家癌症中心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介绍到,由于ADC药物出现时间不长,所以临床上对其应用情况、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特别是如何处理,依然存在疑问,目前亟需一部共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因此,《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据悉,虽然已有数据显示ADC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但大部分ADC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为使这一类新药更早地造福肿瘤患者,本共识也考虑把部分仍处在临床研究阶段,但已具有一定临床证据的ADC药物纳入其中,以推进其临床研究进展。
以上内容转自:新浪医药新闻
-END-
天津博康胜家大药房有限公司
扫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