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succy国际科学
奶制品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同时也是营养非常丰富的一类食物。
人们常喝的牛奶中钙、磷元素含量多,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其富含的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能促进大脑发育,保护肠胃,提高身体抵抗力。
此外,牛奶中含有的一些成分还能抑制肝脏制造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中风的患病风险。
还有相关研究表明,与几乎不摄入奶制品的人相比,经常摄入奶制品的人,无论男女,身高会高出约0.6cm,腿长也会多出0.3cm左右。此外,经常摄入奶制品的人体重会减轻0.5/0.9kg,BMI会减少0.4/0.5kg/m2。
虽然常喝牛奶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喝多了也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副作用”。一项基于中国50万成年人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过量食用奶制品或者过量饮用牛奶,会使得总癌症、肝癌、肺癌、胃癌等癌症的患病风险大大增加。
这项研究于年发表在BMCMedicine(BMC医学)期刊上,文章名为“Dairyconsumptionandrisksoftotalandsite-specificcancersinChineseadults:an11-yearprospectivestudyof0.5millionpeople”,中文译作“中国成年人的乳制品消费与总癌症和特定部位癌症的风险:一项针对50万人的为期11年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团队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科研机构。
研究人员在-年间从中国十个不同(五个城市,五个农村)地区招募了约50万名成年人,使用经过验证的食物频率问卷,在基线和随后的重新调查中收集了包括乳制品在内的主要食物组的消费频率,通过结合基线和第二次重新调查的消费水平来估计每个基线组的平均通常消费量。
在长达10.8年的平均随访期间,在基线时未报告患有癌症的名参与者中发现了例癌症病例。
结果发现,在50多万名参与者中,有20.4%的参与者经常食用乳制品,食用频率每周至少一次,平均食用量为80.8g/天;有11.1%的参与者偶尔食用乳制品,食用频率每月至少一次,平均食用量为44.4g/天;还有68.5%的参与者从不或者很少食用乳制品,平均食用量为24.0g/天。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长达10.8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现例癌症病例,癌症发病率为5.47/人年。其中,肺癌发病率最高,其次是乳腺癌、胃癌、肝癌以及结直肠癌。
Cox回归分析显示,乳制品摄入量与总癌症、肝癌、女性乳腺癌的患癌风险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具体来说,与几乎从不摄入乳制品的参与者相比,经常摄入乳制品的参与者其总体癌症患病风险增加了9%,肝癌风险增加了18%,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增加了22%,淋巴癌的患病风险增加了23%。
研究还发现,乳制品摄入量每增加50g/天,对应的总癌、肝癌、淋巴瘤、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将分别增加7%、12%、19%和17%。
这项研究对于国人的乳制品消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给那些爱喝牛奶、爱吃奶制品却不注意控制摄入量的人们提了一个醒。
可是,如果牛奶不能多喝,每天要喝多少量才是最健康的呢?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人均每日全种奶制品的摄入量,应等同于ml及以上的液态奶。牛奶的摄入量如果远远高出ml,结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