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之后很多朋友们都害怕自己活不了多久了,肿瘤的康复之路是很漫长的,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坚持到底。那么,什么情况才算得上是康复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是肿瘤康复期。肿瘤康复期是指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段治疗后,肿瘤被临床治愈了,患者不再治疗,而是在调养身体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做到身体的康复,还做到心理的康复。
身体的康复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康复,也就是传统认识上的癌症“治愈”了,或者十分稳定,而且这种治愈或稳定已持续了多年,通常是5年以上。
所以今天大家要明确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康复期是治疗结束后的五年,而不是一两年后自己觉得没事了就不再需要注意了。
而心理上的康复是指:我们走出了癌症的心理阴影,对癌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不再担惊受怕,可以坦然的面对疾病。我们愿意站出来分享我们的抗癌经验,帮助那些还没有结束治疗,或者还没有走出心理阴影的病友。
怎样来判断患者身体是否康复了?我们可以通过4项指标可以判断出肿瘤康复期的身体体质恢复的好不好。判断患者身体是否已经康复,主要是看我们的体检指标:它包括:血象稳定;负氮平衡转换成正氮平衡;肿瘤标志物稳定;能参加一般的体育锻炼。
1、血象稳定:是指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都在健康范围以内。具体的对肿瘤患者来说就是:
白细胞在6~6.5以上是健康数值,
中性粒细胞在4.0以上;
血小板在--左右,
红细胞在4.2以上;
血红蛋白,女性在以上,男性则需要到以上。
2、康复的首要标志是心理上的康复。一提到癌症,往往首先在心理和精神上对患者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大部分患者出现极度焦虑、悲观和失望,整日郁郁不乐、忧心忡忡。
对治疗毫无信心,这种忧虑、恐惧的精神因素会极大的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致使激素分泌失调,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所以患者首先要在精神上战胜癌症,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是康复的第一标志。
3、身体的康复是患者战胜疾病并恢复功能的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般患者在综合治疗后,病灶清除或稳定,其标志为生活可以自理,且能参加一定量的体育活动。
4、最重要的康复标志是患者可以回归社会。患者在疾病得到完全或部分控制后,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包括亲友交往、文化娱乐活动和完全或部分的恢复工作,工作不仅提供了经济来源,且有被社会认可,实现自我价值的含义。当然,癌症的康复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医患还有家属长时间的努力,需要走过重重关口,才能实现。
第一关:肿瘤手术关。目前,手术仍然是实体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它能迅速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很快缓解癌症对人类的死亡威胁,减灭癌细胞的效果明显,是早期肿瘤患者的首选。
但肿瘤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在减少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人的机体产生损伤,降低自身抗癌免疫功能,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提高患者手术承受能力,增强机体的抗癌免疫能力是跨越“手术关”的关键。
第二关:放化疗毒副作用关。放化疗是经常使用的癌症治疗方法,但由于缺乏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人体正常细胞,因此毒副反应难免与放化疗相伴出现,而毒副作用不仅打击了病人的治疗信心,也限制了放化疗治疗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更重要的是使其治疗作用大打折扣。
不少癌症患者“一边放化疗,一边扩散转移”。因此,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是治疗的关键。第三关:复发转移扩散关。癌症治疗结束后,只要不复发转移扩散,就意味着癌症的临床治愈。
但实际上,癌症患者出院后的1-3年内是复发转移扩散的高危期,90%的患者都是在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导致了癌症治疗前功尽弃。
癌症的复发和转移都与原发癌相同,不同的是癌症的复发是局部的,转移则是全身性的。当我们的身体的出现以下现象时应该警惕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1、出血现象:出血现象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体坏时常常会出现局部少量出血,若侵蚀到周围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有呕吐,黑便,尿血,阴道出血,痰中带血等。
2、体重下降:体重下降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体重会保持平稳,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时应及早就医。
3、淋巴结肿大:患者通过治疗后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