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13至16万人。全国每年约有4.75万人死于大肠癌。
近日孝兴堂联合智宇孝老集团邀医院消化内医院团队到仓山孝心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肠胃健康知识讲座,为大家讲解了肠胃健康以及如何预防肠胃癌症等相关知识。
今天我们谈癌色变,而作为中国五大癌症之一的大肠癌,可怕就可怕在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出现症状中晚期偏多。然而,大肠癌偏偏又被认为是最好预防的恶性肿瘤。
这是为什么呢?大肠癌又该如何预防呢?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专家简介
付肖岩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医院消化内镜室主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连年“走高”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每诞生25个婴儿,日后就有1人将患大肠癌。
在我国,近20年来随着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消化道肿瘤中,已仅次于胃癌,稳居第二位。
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13至16万人。全国每年约有4.75万人死于大肠癌。
大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以往,大肠癌高发年龄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临床上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大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约占总患病率的10%;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结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高发年龄为45岁左右,较欧美等国家提前12-18年。
而过去10年,结直肠癌发病率翻了一倍,且还在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
大肠癌有哪些前期预警症状?
大肠癌随着癌肿发展,症状才逐渐出现,主要表现为:
1、大便习惯、性状改变
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量不多,有时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如果癌肿突出向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
2、便血
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附着或混在大便中。常常被误诊为痔疮。
3、腹痛
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有时也可能在上腹部而误诊为胃疼。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
4、腹部包块
表明肿瘤生长已经比较明显,常常较硬,不规则,可活动或固定不能移动。
5、肠梗阻
肿瘤生长致肠腔狭窄可致腹胀、肠鸣、腹痛、排便困难等肠梗阻症状。
6、全身症状
伴贫血、营养不良、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专家提醒
除了便秘、腹部不适等身体明显表现出的状况外,付肖岩博士建议:一般人群在45岁时开始结直肠癌筛查,而对于有肠病史或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则应在40岁开始筛查,且每5年一次。
大肠癌是最好预防的恶性肿瘤
大肠癌是可怕的,但是大肠癌是可以预防的。我们以美国为例:
20年前,美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曾经比我国还高,但是近20年来美国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达到3%,大肠癌的死亡率也逐年以近3%的比例下降。
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肠癌的早期预防诊治。
调查表明,美国大肠癌死亡率的下降,35%是由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健康的饮食结构、合理的运动)带来的;二级预防(早期的筛查普查)起到53%的作用;因为得到恰当的治疗得以缓解的比例仅为12%。
专家提醒
只要通过规范的治疗,早期的生存率可达95%以上,但一旦进入中晚期,生存率只有30%不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是关键。
01
肠镜检查预防大肠癌
大多数大肠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漫长的变化而成。
约90%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其发生与胚胎异常、遗传因素、年龄、感染、生活习惯等有关,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大肠息肉癌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常需5-10年,而肠镜检查可以发现80%以上息肉,且这些息肉绝大部分可以在肠镜下电凝切除。
在一次大肠癌筛查项目中,一开始对9万个市民进行肠镜筛查,发现有余位患者有大肠息肉。将这类患者进行息肉切除术将可能减少多个大肠癌发生机会。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早期的肠镜筛查能对预防肠癌早期病变以及预防早期肠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专家提醒
只要我们早期做一次肠镜,及时发现大肠息肉,就可以做到早防早治。付肖岩博士提醒大家:早做一次肠镜,远离大肠癌!!!
02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预防
结直肠癌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时间综合,反复持续作用的结果。在结直肠癌形成前,我们可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饮食调整
忌过高热量摄入:减少能量的摄入能防癌。
低脂饮食:低脂饮食,减少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摄入,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可使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减少50%。植物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使粪便成形,保持粪便内水分,稀释结肠内致癌物质,吸附胆汁酸盐并经粪便排出体外,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维生素A、C、E、叶酸等能使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细胞异常生长转化为正常。饮食中适当增加钙、镁、硒、蛋氨酸等可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某些膳食还有抗癌因子,可适当增加进食量:如大蒜、洋葱、葱中所含有的硫醚成分,葡萄、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素,柑桔类含有的萜。以上膳食都被认为是具有抑制突变和抗癌作用,适当增加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
改变生活习惯
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减肥和体育锻炼能够起到控制体重,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
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禁忌“饥一顿、饱一顿”,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量,避免烟熏、烧烤类食物的摄入,饮食定时定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
戒烟和限酒:避免吸烟,公共场所应提倡避免吸烟,避免人群受到“二手烟”的伤害,避免酗酒。
专家提醒
大肠癌的预防策略包括三级预防。改变生活方式属于一级预防,也是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的有效预防。
如果您要是想知道
哪些人要特别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白癫疯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