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生活很健康,却得了癌症

本文作者:李治中,笔名菠萝,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

“我经常跑步,健康饮食,按时睡觉,居然得了癌症?隔壁老王每天抽烟喝酒,夜夜笙歌,居然屁事儿没有。凭什么啊!?”

是啊,为了防癌,我们推荐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戒烟少酒等等。但每一天,都会有生活方式很健康的人被诊断癌症,有的甚至年纪很轻。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对于个人而言,癌症的发生有很大随机性,是个概率问题。

菠萝称之为“彩票理论”:如果把患癌比作“中奖”,那么很显然一个人买的彩票越多,中奖的概率越大!但并不是说,买彩票多的一定中奖,少的就一定不中奖。

接触各种致癌因素,就等于多买了一些彩票。

喝一瓶高度酒?多了几张彩票。

抽一包烟?多了几张彩票。

胖了20斤?多了几张彩票。

长期炒菜油烟很重?多了几张彩票。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多了几张彩票。

……

毫无疑问,整体来看,生活更不健康的人更可能中奖,更容易得癌症。我们推荐大家避免致癌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就是为了尽量“少买彩票”,在个人层面降低风险。

但就像彩票中奖一样,患癌也有随机性。总有运气特别好的,和运气特别差的。

生活健康却得了癌症?不奇怪,因为有人第一次买彩票就得了大奖。

习惯不好却不得癌症?也不奇怪,因为有人买一辈子彩票也没得大奖。

生活充满了意外,确实无时无刻有小概率事件发生。

为什么大家都应该储备癌症知识?因为无论生活多健康,都不可能完全规避癌症。

即使生活在PM2.5=0的地方,每天按照教科书吃喝拉撒也不行。

也就是说,没有人能一张彩票都不买!

为什么呢?

这是细胞生物学的本质决定的:无论怎么样,每天我们体内都会发生大量的基因突变,都可能增加自己患癌的概率。

也就是说,每个人每一天,肯定都会买一些彩票。

为什么基因突变的发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呢?

因为每一天,每个人体内都有无数细胞死亡。这意味着每一天体内都需要产生各种各样新的细胞,来替换老化和死亡的细胞。

据估计,一个成年人每天体内新产生的细胞数量,高达亿到亿!

怎么产生这么多新细胞呢?

靠细胞分裂!

每次细胞分裂,都需要完成整个细胞DNA的复制。而DNA的复制不是%准确的,每次复制,都肯定会出现一些错误,产生一些突变。这是生物学的本质规律决定的。

所以,无论习惯多健康,只要活一天,就肯定要承担出现基因突变的风险,也就相当于买了一些彩票。

这还只是普通人情况,对于有些人而言,他们遗传了致癌基因,风险变得更高!

比如著名的影星朱莉,她遗传了突变的BRCA1基因,导致每一次细胞分裂的时候,DNA突变概率比正常人多几十倍。如果普通人一天买一张彩票,她相当于每天买几十张!

由于携带这个突变,她75岁之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概率非常高,于是才针对性的做了预防性的乳腺和卵巢切除。

这相当于彻底关掉了几个彩票站……

虽然不能完全规避癌症,我们依然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均衡,规律运动。

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每个人而言,减少彩票数量,永远都是降低患癌风险的最佳选择。不能因为隔壁老王运气好,就觉得自己运气也这么好。

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便没有防住癌症,但拥有良好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患者,治疗效果通常更好,生活质量也更高。

研究发现,长期吸烟的人,不仅会增加患10多种癌症的风险,而且治疗过程中如果不戒烟,那么治疗效果更差,复发概率更高。

而反过来,积极锻炼的人,不仅整体患癌风险更低,而且即使不幸患癌,这些人治疗的整体效果往往更好,包括对药物的副作用反应更小,后续康复更快。

虽然生活充满意外和惊喜,有人选择把一切交给运气,有人选择把主动权尽量握在自己手里。

你会怎么选呢?

=========

癌症发生的15种信号,请为自己和家人牢记!

许多癌症都有早期信号,然而人们往往以为是小毛病忽视了它们,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一般来说,身体某一异常状况持续3-6个月都没有缓解甚至持续恶化,那就一定要看医生了。特别是有家族癌症史、抽烟、喝酒的人,更需要加倍注意。

1反复发热

  发烧一般是常见的感染引起的症状,但是不明原因的发烧就可能是危险征兆了。癌症扩散至身体其他器官时,通常会导致发烧。淋巴瘤、白血病等血癌也有发烧症状。必要检查包括:X光胸透、CT扫描、核磁共振检查等。

2皮肤异常

  皮肤癌可能发生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对于经常晒太阳的人来说尤为危险。皮肤癌通常最初表现为特殊的痣。

  例如,交界痣可能是黑色素瘤的癌前病变。部分皮肤的交界痣和混合痣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可发生恶变,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尽管交界痣和混合痣已被证实有恶变倾向,但真正发展成为恶性肿瘤者微乎其微。需要注意的是,反复的摩擦、针挑等刺激,不完全的切除、用药物腐蚀及自身的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可能是激发交界痣或混合痣恶变为黑色素瘤的诱因。

  另外,无疼痛皮肤角质化也可能是皮肤癌的早期信号。一般具体症状包括:皮肤出现圆形皮疹样异常变化,局部扁平或隆起,表面出现棕黄色或黑色痂皮,患者没有疼痛感,多发于面部和手背。

3疲劳乏力

  周身感觉疲劳乏力是癌症发展常见的表现,但对于白血病、肠癌和胃癌来说,可能发病初期就会感到疲劳。疲劳也见于正常人,癌症的疲劳乏力不同于普通疲劳,普通疲劳经休息一下就会消失,而癌症的疲劳不论怎么休息,都会觉得很难改善。

4持续咳嗽或沙哑

  持续不停的咳嗽可能是肺癌的先兆,特别是对烟民来说。而声音沙哑可能是头部或颈部肿瘤的表现,因为这些部位的肿瘤可能压迫声带或损害控制声带的神经。头部或颈部肿瘤如今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值得引起注意。

5无痛感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最常以淋巴腺(结)肿大为初发症状,尤其是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一处或多处出现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但无疼痛感的,就应当心淋巴瘤,医院就诊检查。

6排泄习惯改变

  前列腺癌可能导致尿频尿急,结肠癌则可能导致长期便秘、腹泻,或者大便外观改变(例如大便变细)。前列腺癌和结肠癌与基因有一定关系,因此,有此类癌症家族史的人应该格外注意。

7体重降低

  如果既没增加运动量,又没减少饮食,体重却莫名其妙下降,那就应该及时就医。因为肿瘤会影响新陈代谢,降低身体吸收蛋白质和热量等营养物质的能力,消耗肌肉和脂肪。酗酒的人和有家族病史的人应该格外注意。

8无故疼痛

  如果身体某部位莫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周以上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因为无缘无故的疼痛可能是癌症征兆。长期腹痛是肝癌、胃癌、胰腺癌和大肠癌的症状,胸痛是食管癌和肺癌的症状,骨头酸痛则是癌症转移的症状。

9异常出血

  痰中带血可能是肺癌的征兆,便血除了痔疮外,很可能是肠癌的症状(肠癌除了便血以外,如果肿瘤生长在靠近肛门处,还可能出现大便变细、次数增多等症状,甚至引起大便困难),无痛尿血或排尿困难,排除结石或炎症,应警惕膀胱癌或肾癌,皮赘出血则可能是皮肤癌变。

10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可能是口腔癌的征兆。抽烟、喝酒和感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人患口腔癌几率较高。如果溃疡3-6个月都没有痊愈,就应该去看医生了。

11吞咽困难

  长期的吞咽困难,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内有异物感、消化不良等状况,可能是喉癌、食道癌和胃癌的征兆,应该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

12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女性朋友发现乳房乳腺有肿块要及时就诊,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13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及时接受正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不会致癌。但是有的胃癌与某些良性病变共存或在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癌变,而这些胃部疾病大多已长期存在,更易使患者放松对胃癌的警惕。要确诊是否有胃癌,就必须进行胃镜检查。

14病毒引发的宫颈糜烂

  病毒引发的宫颈糜烂可能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宫颈糜烂”是宫颈表面的一种现象,不是一种疾病。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治疗。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症状与“宫颈糜烂”症状相似,盲目治疗,反而会造成癌症扩散。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30岁以后,可联合HPV(人乳头状瘤病毒)进行检查。

15肺部结节

  肺部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癌前病变或者肺癌。如果发现出现了肺部结节,不要过度惊慌,也别忽视。及时进一步诊断明确性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观察或治疗。肺部结节很多情况下仅是炎症性病灶。这种疾病40岁以上人群多发,因此这类人群,或者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尽量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

美国癌症发病率下降,我们却在上升!学学美国人都咋防癌的!

  相比10年前和20年前,人们现在直观的感觉似乎是:亲戚或朋友中有人得癌症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原先多见于老年人的癌症,也出现了向青壮年甚至少年扩散的趋势。

  为什么癌症病人增多了?除了医学水平提高,有更多的病例被发现之外,癌症的发病确实呈上升趋势。

  但是,就在我们为癌症苦恼时,美国人的癌症发病率却在下降!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美国人癌症发病下降了,

我们却在上升

  先来看一个权威的数据。下面是国家癌症中心在癌症领域最权威的期刊CACancer上公布的数据: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相反,美国却实现了逆转!这是CACancer上发布的美国癌症趋势图:

  从上图中,你会发现:美国癌症死亡率在20世纪一直在增长,但是在年后,开始逐渐降低,至年居然就下降了22%,这让超过万人免于癌症死亡。

  为何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在增加,而人家美国却在减少呢?

看看美国人咋防癌抗癌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年版《癌症预防的营养与运动指南》是美国防癌抗癌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份颇为宝贵的科普资料。

吃:美国的防癌食谱

  癌症的发生,既与大环境污染、饮食安全、遗传有关,也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以饮食安全为例,动物实验证实,如果在食物中加入黄曲霉素,数月之内就会让一只健康的老鼠患上肝癌。很多人不在意食品选择和食品安全卫生问题,这就为癌症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险因素。

  美国癌症研究所曾公布抗癌新食谱——低脂肪、高纤维、纯天然。研究发现,只要饮食习惯合理,许多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1、多素少荤

  只靠一种食物单打独斗无法降低癌症危险,但如果把它们合理地搭配起来,效果就会迥然不同。就餐时,素食至少要占2/3,而动物蛋白最好不超过1/3。

2、每天5份果蔬

  超重会增加结肠癌、食管癌和肾癌等多种癌症发病几率。而水果蔬菜既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又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专家建议,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蔬菜。

3、叶酸早餐

  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补充叶酸的最佳方法不是吃药,而是多吃水果、蔬菜和强化谷物食品。叶酸有助于预防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每天早餐中的谷物和全麦食品是叶酸的最好来源。其他富含叶酸的食物还包括:橙汁、柠檬、草莓、芦笋、鸡蛋、鸡肝、豆类、菠菜、莴苣等。

4、少吃加工熟食

  偶尔吃一次三明治或热狗,对健康并无大碍。但少吃腊肠、火腿之类的加工肉食,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另外,熏肉和咸肉中潜在的致癌物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5、西红柿防前列腺癌

  吃西红柿可降低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风险,因为西红柿中丰富的番茄红素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还显示,番茄汁、番茄酱等西红柿制品也具有抗癌的潜力。

6、时常喝绿茶

  每天上班给自己泡杯茶吧。经常喝茶会降低膀胱癌、胃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其中,绿茶具有较强的抗癌功效,它可以预防结肠癌、肝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

7、控制饮酒量

  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和乳腺癌都与饮酒密切相关。饮酒还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美国癌症协会表示,即使男性日饮酒量控制在2杯,女性每日1杯,仍然会增加癌症发病率。

8、喝白水最好

  喝白水比其他饮料有助于增加排尿量,可以更好地稀释膀胱中潜在的致癌物。

9、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类蔬菜是最经典的抗癌蔬菜,包括西兰花、菜花、卷心菜、甘蓝菜和羽衣甘蓝,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能抗击结肠癌、肺癌、宫颈癌等。

10、炸、烤、焙增加患癌风险

  在高温下炸、烤或焙会导致肉食形成某些化学物质,增加致癌危险。而蒸、煮、炖等烹调方式相对较安全。另外,炖肉时最好加一些富含营养和防癌作用的蔬菜。

11、新鲜草莓和树莓果汁

  草莓和树莓中含有植物营养素鞣花酸,这种强效抗氧化剂可通过多种方式抗击癌症,使致癌物质失去活力并减缓癌细胞生长。

12、少吃糖

  虽然糖未必会直接导致癌症,但热量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重要病因之一。而肥胖又是一大癌症风险。因此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可以作为糖的替代品。

运动:记个“”

  美国《癌症预防的营养与运动指南》提示,癌症患者要进行有规律的锻炼,每周至少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一周两次的力量训练。

  锻炼可减少癌症发生的风险,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锻炼也被证实可改善生活质量,消除疲劳、心理困扰、抑郁等症状。

1、运动遵循“”

  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患癌风险就能有效降低。在为自己和家人制订运动计划的时候不妨遵循“”:

  1——每天最好运动一次;

  3——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

  5——如果不能保证天天运动,争取一周运动5次;

  7——运动的心率约等于减去年龄。

2、中老年人推荐走路

  运动方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体状况而有所侧重和调整,运动强度也要适当。对于中老年人,推荐走路。走路时要抬头挺胸大步走,手也别闲着,要时而两臂挥起,时而用手指抓手心,既有利于局部按摩,又能让心情更加愉悦。

生活:远离烟酒、肥胖

  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肥胖更不用说了,跟17种癌症有关系,这些都得避而远之。

1、远离烟酒

  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您可千万别说:我家二大爷吸了一辈子烟照样活到80岁,这只是个例,也是您的自我安慰。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它还会让人更易得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都是铁证如山。

  ①吸烟者在40岁时戒烟,至少能增加9年的寿命;50岁时戒烟至少能增加6年寿命;60岁能增加3年寿命。戒烟永远都不晚,但越早越好!

  ②喝酒要适量,如果实在喜欢喝,男性每天喝酒量最好别超过20克,女性最好少于10克,而且是酒精含量不超过15%的低度酒。

2、盯住体重

  一胖不但拉低颜值,还成了健康的绊脚石。英国研究人员对万人进行了长达7年半的追踪调查后发现,肥胖与子宫癌、甲状腺癌、肾癌、胆囊癌等17种癌症都有显著的相关性。

  ①标准体重中,男性腰围要控制在85厘米以内;女性腰围不应该超过80厘米;

  ②减肥是场持久战,不能光想着走捷径,减肥药是非常不推荐的;

  ③除了少吃多动,减少脂肪、糖分和盐的摄入外,还要避免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发胖因素,如房间灯光太亮会让你吃得更多,边看电视边吃饭更易发胖等;

  ④掌握一些饮食技巧也能减少摄入,比如细嚼慢咽更易产生饱腹感,每口饭菜嚼15~20下,先喝汤再吃菜等。

3、做好防晒

  这是降低患皮肤癌风险的一种方式。呆在阴凉处是最明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当你外出暴露在阳光下时,涂抹防晒霜、穿上防晒服、戴上太阳镜。

筛查:定期保养自己

  “我身体很好,上次查过没什么问题,不用定期查”、“单位出钱我就查,要我自己出钱就算了”。对汽车我们不忘年年检修;对房子,住个五六年也不忘粉刷,唯独对我们这台用了几十年的“人体机器”,很多人嫌麻烦,怕花钱,不重视定期体检。

1、提前15年体检

  有肿瘤遗传家族史的人,除了一般体检外,一定要在比直系亲属的患癌年龄早15~20医院或科室做防癌体检。比如,直系亲属55岁查出癌症,那么你在35~40岁的时候就应该启动防癌体检。

2、40岁以上最要留意

  40岁以上人群,患癌风险明显加大,需要更加重视癌症的定期筛查。

3、防癌筛查要有针对性

  40岁以上、有吸烟史、工矿职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应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肺癌筛查;

  50岁以后,有结直肠息肉、腹泻、便血病史的人,最好做肠镜筛查或CT检查;男性还应该增加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

请改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down.net/exzlys/87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