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概述
四、肺癌
一、大肠癌
五、肝癌
二、乳腺癌
六、胃癌
三、宫颈癌
七、甲状腺癌
概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恶性肿瘤发病也在增加。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民众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策略是全世界公认的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患者万左右,平均每天1万人确诊,平均每分钟有超过7个人患癌。每秒就有1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中国人一生患癌的风险高达25%。
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医院推出的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是在原来的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增加了甲状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肤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脑部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权威科普信息,涉及的肿瘤目录扩大至14个。年4月15日在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发布的《推荐》新增6种共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诊早治信息,并对原有的大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食管癌六个癌症进行了更新。
1
大肠癌
高危对象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6.有大肠癌直系亲属;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备注:肛肠症状指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或大便形状改变(变细),或大便性状改变(便血、黏液便)等。筛查建议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1)从45岁开始,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2)76~85岁,体检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2、符合“有大肠癌家庭史”直系亲属筛查。3、符合7的“遗传性大肠癌”家庭成员筛查。4、关于筛查方法推荐:(1)大便隐血检测+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2)血液的多靶基因检测可提高筛查准确度,但是价格昂贵;(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筛查。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3.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2
乳腺癌
高危对象
1.既往有乳管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2.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1)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2)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光检查;(3)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4)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光检查。预防建议
1.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3
宫颈癌
高危对象
1.有多个性伴侣者;2.性生活过早者;3.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4.免疫功能低下者;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预防建议
1.接种HPV疫苗;2.不吸烟或戒烟;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5.增强体质。4
肺癌
高危对象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1.吸烟≥2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职业暴露史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进行LDCT复查;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人群肺癌筛查的方法。预防建议
1.戒烟;2.有职业暴露危险的应做好防护措施;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如被动吸烟、室内明火取暖、厨房油烟等;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5
肝癌
高危对象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2.有肝癌家族史者;3.肝硬化患者;4.药物性肝损患者;5.遗传性代谢性疾病;6.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筛查建议
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2.联合应用血清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预防建议
1.接种乙肝疫苗;2.慢性肝炎患者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3.戒酒或减少饮酒;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6
胃癌
高危对象
1.60岁以上人群;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3.慢性胃溃疡;4.胃息肉;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10.恶性贫血者;11.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庭史。筛查建议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作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
1.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2.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4.戒烟;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7
甲状腺癌
高危对象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2.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Cowden综合征、Carney综合征、Werner综合征和Gardner综合征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缘关系);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6.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8.RET基因突变。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筛查建议
1.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2.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临床颈部体检:20-29岁每2~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30岁后每年1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3.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一次。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预防建议
1.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2.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3.合理疏导情绪不良。~年二院体检中心检出恶性肿瘤统计(总计例)
序号
类型
年
年
年
年
累计
占恶性
肿瘤比
(%)
1
甲状腺癌
36
36
27
37
42.77
2
宫颈癌
或癌前病变
1
3
7
25
36
11.32
3
肝癌
11
9
9
6
35
11.01
4
乳腺癌
4
12
13
3
32
10.06
5
肺癌
6
8
4
3
21
6.60
6
胃癌
7
0
4
1
12
3.77
二院体检中心提醒您: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定期体检,科学防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